高潮和低潮;情緒和理智
人生有時候就像過山車,有起有落;在你高起的時候、你往下看會感覺到高處不勝寒;在你低落的時候、你會抬頭仰望你在高處時候的風光。身邊的人,有的是陪你度過你人生中的高高低低、有些則只是在你的身邊觀望、陪你看風景罷了;很有可能在你面對人生中的低潮的時候、他們會受不了而離你而去。要知道,人生不一定每次都是低潮(這是誰都會和自己說的鼓勵的話)或者在制高點的時候會告訴自己要時時警覺,不要太過驕縱。這是正常的人,都會有的想法吧?
擁有的時候我會很珍惜,而且時時呵護著、害怕擁有的會突然失去。有時候可能過分的呵護,會讓別人覺得這是多餘的、多想的:能夠擁有就是擁有、在緣分盡了就會失去。是的,轉一個想法或許這個觀會是成立的。我也知道、過分的呵護會構成障礙和壓力、讓原本好的變質、隨後變成衰壞、再者失去。佛家說“成住壞空”,這是世間萬物必經的過程:每一件事都有它的起因、也會有在最後衰敗的時候。所謂的“無常”也就是在敘述這個道理。因為了解世事的無常、所以我們更加必須珍惜“當下”所擁有的。這珍惜,或許就是困擾的起源吧。
失去的時候、會讓人更加感覺到“無常”的精髓。每天所見到的、遇上的、交談著的突然間在一夜之間(有時候就是在那一霎那之間)就消失了:沒有原因、也找不到任何的理由、痕跡。任何再多的解釋、渴求或者哭鬧也無用,就那麼輕易的失去了。認知事物都有“成住壞空”的這個定律更加重要了,因為這是“失去”的唯一解釋(或者是自我安慰吧)。在離你而去後沒有留下任何解釋、或者根本不留餘地讓你有空間去解釋事情發生的由來,你必須相信這是‘無常’而不去憂心那麼多。
朋友、知己、伴侶、家人、甚至是路上碰到的人,都是因為和我們有‘緣’。古語有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所以緣分並不是和距離扯得上關係的。你認為在身邊的人就是因為和你有‘緣’,這未必是否定或者肯定的。我相信緣分是有它的時效性的:在你人生的某段時間裡你和某些人很投緣、進而成了知己好友;但是這卻不是絕對的說你們一輩子都不會因為另外一項‘緣分”的開始、而成為了這段緣分的終點。
人常說“緣起緣滅”,就如是而已。緣分的來去快速如風,有時候是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的:唯有認定此乃“無常”的體現而去接受它的變化。畢竟人是有感情的生物,這變化必定也會對情緒帶來影響:高興、快樂、傷心、憂慮、哀愁、憤怒這些都是體現在我們身上的情緒反應,是無法避免的。
有些人認為這類情緒反應必須深藏不露,因為這是非常個人的情緒反應;如果把情緒反應體現在外在會對於他人構成困擾;這些情緒反應必須壓制,除非是理智上允許的正確應對態度。有人說”情緒化”的反應會對於理智的思路構成障礙;也就是說讓感覺征服了理智,這是不允許的、是非法的。某些程度上對於這個說法我是同意的,我們做人必須識實務:在正確時候哦做出對於自己不會構成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動。但是有一點必須一提的,那就是你的想法未必其他人會同意。所以還是回到原點:人不是獨立生存的。
低潮的時候我會想很多、因為手上的時間過多卻又沒有其他可以只開我的專注裡的時候,常會讓我陷入無盡的思緒中。情緒是思路的表面反應,而理智是思緒的一種、也是會構成你行動上的體現;所以說這兩門是相輔相成的。有些人會把這兩種思緒擬人化,也就常見到的“天使”和“惡魔”的說法(哪一種思緒代表的是天使或者惡魔就見仁見智了)
其實無論在人生的高潮或者低潮,一樣會有情緒和理智的相對較勁的產生。發生在外在的也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內在:這是無可否認的。對你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多數只是看到你的外在情緒,很少會探討你內心究竟有多澎湃),這是對方的‘理智’在看待呈現外表和行動上的‘情緒’,稍不留神就會毀滅你在其他人心中的印象。有時候覺得為什麼我們都是在看表面,常常怪罪其他人不按照理智、卻按情緒來辦事;其實我們不也一樣都在透過對方投射在言行舉止中的情緒,並採取主觀的裁定、認定對方是否是理智或者情緒化的在處理一件事情;並不會針對個別的案件採用理智且周詳的去探討是否有其他的原因影響對方的做法。再者,所謂“理智”的處理方式是否僅是個“情緒化”的投射?這也難說。
不想了,我就是低潮~我就是情緒化。滿意了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