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看過的電視

我們這個年代出世的孩子都被叫做「電視兒童」,原因不無就是電視陪伴我們長大。那時候的電視剛從黑白變成彩色,許多電視台也在那個時代開始提供更多的出了資訊意外的娛樂,電影和點電視劇就是那個時候陪伴我們的度過親子時光的娛樂。

每天傍晚的五點半鐘開始,就是孩子們的快樂時光,因為這個時候點電視台會開始播放各種的卡通節目。「湯姆和傑瑞」,「唐老鴨和孩子們」和「米奇老鼠的故事」都是我愛看的。這些都是迪斯尼耗費人才、從配樂和動畫都是高水平的作品,這讓我之後的平面設計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美術素養。當然少不了的還有來自東亞的作品,「大鬧天宮」,「哪吒」和「小毛驢」等動畫片,讓我從另外的一個角度去欣賞同童趣美術。與國外動畫不同的是,其中更包含了扯線木偶和泥人等的工藝美術。「小叮噹」和「阿童木」這類的翻譯動漫,我看的竟然是透過馬來文觀賞的,少有中文版本的。與其看動漫,接觸更多的還是印刷版本的漫畫。來自香港也有不少王澤的作品「老夫子」系列也有動畫版本,這些到是沒有透過電視台、而是租借錄影帶看的。

小時候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個晚上八點的華語新聞,尤其是開播前的前奏曲更是在我嬰孩時期就根生蒂固的在腦海裡。這也是唯一所有大人小孩都會圍在電視前等待新聞節目開播的時候,透過電視屏幕才可以看得到遙遠的首都發生的事情。有不少當年的播報員現在已經作古了,當然也有不少當時屬於小鮮肉和少女的,現在已經成為祖母祖父級的新聞人了。他們的服裝和髮型,往往都引領那個時候的潮流,也是小朋友們模仿參考的對象。新聞的內容基本都已經忘記,但是他們新聞播報台背後的佈景和插圖的每一次更新變化,我們都是記憶猶新的。現在很多新聞台都是依靠綠背景來進行電腦合成的了,和當時實實在在的佈景有很大的分別。還記得這些主播們也只能在農曆年的「紅包大會串」節目中進行歌唱表演,這也是除了播報新聞之外讓觀眾看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其他才藝。

每個週末晚上的七八點,或者平日九點過後,電視台都會開始播放一些來自國外的電影節目(因為那個時候本地電影業一點都不蓬勃,少有好的作品可以播放)。除了好萊塢的電影(多數是高頻率的重播),也會有一些來自香港的中文的電影。這些電影大都是當時的大戶公司,如啤酒或者是煙草公司贊助的。在電視開始禁止這類公司進行廣告播出之後,這類的贊助播放的情況就日漸少見了。有些電影因為國情的關係,電視台絕對不會播放。這說的並不是有損傷風化的電影(這個當然不播),而是來自中國的電影。隔岸的新加坡卻不同,電視台還是會偶爾在播放著類節目的。來自新加坡的親友就會用錄影帶把電視播的節目錄下來,在轉送于我們家,這也就是我接觸中國電影的唯一途徑。那時候看過的都是所謂得獎的作品,如「甜蜜的事業」和「喜盈門」等。現在網絡視頻的普及化,這類懷舊的電影和錄影節目,也可以很輕而易舉的透過網絡平台從新回憶一下。

電視劇佔據了許多人的空域時間。在馬來西亞自拍的電視劇還沒有如現在這般成熟的時候,本地拍的作品還是寥寥無幾。小時候的電視台很少會有中文的節目,除了華語新聞,就是一些本地拍攝的短劇。後來出現了HVD製作公司,捧紅的當時不少的本地電視明星。當時大部分的中文電視劇主要還是來自港臺、「青青河邊草」,「上海灘」等等,讓缺乏本地作品的三台,就連友族也看起中文電視劇,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有馬來字幕。近十幾年,添加了幾個電視台,本地製作的劇集也開始更加有素質了,而且匯聚了來自各地的影視人員。投下的資本更多了,當然整部劇也讓更多的影迷開始追看。付費電視台的出現雖然搶走了不少觀眾群,但是兩者之間似乎還是平分秋色,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

從藍白到黑白,到彩色電視;從小屏幕到大屏幕,從大電視到薄電視。電視的變陪伴著我的成長和生活的改變。從以前必須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的開播,到後來租借錄影帶的盛行、伴隨著VCD和DVD的日子,到最後網絡時代;所有的劇目基本上都能透過萬能的網絡,以及好心的用戶上載來讓你重新回味、重拾當初的心情。唯一回不去的,就是流逝的時光,它在我們皺紋和白髮裡留下了無盡的滄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