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哲理

聽到電台裡頭說起,“雞蛋:從內破殼而出是生命;從外破殼而入是食物”,我不得不贊同這段文字。 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能替代許多傳統的手工行業,加上機械化的生產線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不能被取代的。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生存下去,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順應變化。要確保的是自己不是被獵食的,而是要成為食物的選擇者。不能接受變化帶來的衝擊,就會被蒙頭大浪蓋過去,成為沙灘上的泡沫。 任何人隨時都會被取代,所以必須積極進取。除了把本分做好,更要適時跟進自己的技術。在以往的單一技術社會,只要你專精一門就可以糊口了。現在不僅要有專業,還得對於各種新事物都有稍微的認知才行。現在的職場上需要的是多元的技術人材,因為每一個商業決定都得依靠來自各方的意見和技術支援才能篤定實行,否則單靠一門專業的見解絕對不能獨立成事。 井底之蛙所看到的一片藍天,不能代表井口外的世界沒有烏雲。在職場上固然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決策人因為自己的過於專注某些細節,而忽略了整體的運作而作出了短視的決定。雖然後來的階段評估可以做出修改,但是大方向已經恐怕已經偏離了。一個人的生活歷練決定了視野;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可以看到的未來​​。所以一直要有“ Think out of the box” 跳脫框框的思維,才能更客觀的去解決問題和麵對新事物的挑戰。 回到文前提到的蛋殼哲理,這也是吃了這虧的人所領悟出來的。既然別人已經有先例,我們可以選擇不重蹈覆轍、避開成為別人獵食的對象。太過安逸的生活往往把物競天擇獸性磨平,變成家畜般任人宰割;在危機發生前後都無感、直到有感了卻已經無法挽回的地步了。生活步步為營、處處謀劃順應變化固然很累,但這也是存活法則。在可控的範圍內做出積極的改變,選擇在沒有影響現有技術水準的情況下進行自我投資和升級,這是’破殼而出‘的決心。沒有這個決心,任何努力都是徒然。



留言

熱門文章